一秒记住【笔趣阁】 biquge12345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第三十章转型阵痛(第1/2页)
午后的阳光透过培训基地的玻璃窗,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却驱不散室内凝滞的空气。机器人操作课已进行到第二周,三十台平板电脑整齐地摆放在实训台,屏幕上闪烁的代码界面像一张无形的网,将几个年长的骑手困在其中。突然,“啪”的一声巨响打破寂静——五十岁的王建国猛地将平板电脑摔在桌上,塑料外壳与金属台面碰撞的脆响惊得众人一哆嗦。
“这玩意儿跟天书似的!”王建国粗声粗气地吼道,布满老茧的手掌狠狠拍在桌面上,指节因用力而泛红,“我骑了八年电动车,风里来雨里去,靠的是两条腿一张嘴,现在让我学编程?不如杀了我!”他的头发被汗水濡湿,贴在额头上,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愤怒与无助,眼角的皱纹因剧烈的情绪波动拧成一团。
周围几个四十多岁的骑手立刻附和起来。“可不是嘛!上次调试路线,我点错三个键,机器人直接撞在了消防栓上。”张师傅叹了口气,手指在屏幕上胡乱划着,“这玩意儿比闯晚高峰的商圈还难!”“我孙子都比我会玩这个,咱们这脑子根本转不过来。”李大叔摘下老花镜,用袖口擦了擦镜片,语气里满是挫败。教室瞬间吵成一团,年轻骑手们虽没吭声,却也悄悄皱起了眉,平板电脑的屏幕在嘈杂中暗下去大半。
林溪刚从隔壁教具室拿完维修工具,听到声响立刻快步走来,眉头拧得紧紧的。她正要上前解释课程设计的初衷,手腕突然被轻轻按住。转头一看,李默正站在她身后,眼神沉稳,轻轻摇了摇头。他放下手里的课程讲义,缓步走到王建国身边,顺势拉过一把椅子坐下,距离近得能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消毒水味——那是昨天雨天跑单摔破膝盖留下的痕迹。
“王哥,我知道你难。”李默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,“我刚开始用智能手机接单时,连抢单键都找不到,急得把手机摔在路边三次,屏幕碎得跟蜘蛛网似的。”他掏出自己口袋里的旧手机,机身边缘磕得坑坑洼洼,背面还贴着一块泛黄的透明胶带。解锁屏幕后,他点开相册里一张旧照片:摔得变形的手机躺在水泥地上,背景是暴雨中的配送站。
王建国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照片吸引,原本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下来。他伸出粗糙的手指,轻轻碰了碰旧手机的碎屏,指尖的茧子在玻璃裂痕上划过:“你也摔过?”“何止摔过。”李默笑了笑,语气里带着自嘲,“第一次用芯片定位时,把客户地址导到了三公里外,最后抱着外卖跑着去道歉,腿都快跑断了。”他顿了顿,眼神真诚,“但你看,现在我不也能玩明白芯片功能了?技术这东西,就像认新路线,多走几遍就熟了。”
王建国盯着那张碎屏照片,沉默了许久,喉咙里发出一声含糊的叹息。林溪趁机快步走过来,手里捧着一本淡蓝色封皮的手册,封面上印着一个卡通机器人,旁边画着辆配送电动车。“王哥,这是我们连夜做的简化版操作手册。”她将手册递过去,指尖轻轻翻开第一页,“我们把编程指令拆成了图文卡片,比如‘启动机器人’就像‘解锁电动车’,‘设置路线’就跟‘规划配送路线’一样,每步都标了红圈,跟看外卖地图一模一样。”
手册的内页是彩色印刷,每步操作都配着实拍图,连手指按屏幕的角度都标得清清楚楚。王建国翻了几页,目光在“电池检测”那页停住——上面画着一个电池图标,旁边写着“跟查电动车电量一个理儿”。“我每天下班后陪你练一小时,”林溪蹲在他身边,声音温柔却坚定,“保证你一周就能上手,要是学不会,我跟李默请你吃一个月的早餐。”
教室里的嘈杂渐渐平息,附和的骑手们也凑过来看手册,张师傅翻着页面喃喃道:“这要是早给我们,也不至于急成这样。”王建国把摔在桌上的平板电脑拿起来,小心地擦了擦屏幕上的灰尘,嘟囔道:“那……我就试试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三十章转型阵痛(第2/2页)
接下来的一周,培训室的灯光每天都会亮到晚上八点。林溪果然准时留下,陪着王建国坐在实训台前。第一天练习“机器人避障”时,王建国连着三次点错“紧急制动”按钮,气得把平板往桌上一放:“这破玩意儿故意跟我作对!”林溪没急着劝,而是点开地图软件,调出他常跑的建国路商圈:“你看,机器人避障就像你遇到路口闯红灯的电动车,得提前预判。你看这个红色警示框,就跟远处的电动车大灯似的,看到就得点刹车。”
她拿着触控笔,在屏幕上画出他熟悉的配送路线,把抽象的指令和具象的跑单经验绑在一起。王建国盯着屏幕上的路线图,眼神渐渐亮起来:“这么说,这个‘路径优化’就像我绕开施工路段?”“对!”林溪眼睛一亮,立刻调出优化界面,“你试试把终点设成幸福小区,就是你常送的那个老小区。”王建国的手指犹豫着点下去,屏幕上立刻弹出一条熟悉的路线,甚至避开了小区门口的施工围挡。“嘿,还真灵!”他忍不住笑了,眼角的皱纹舒展了些。
每天晚上七点半,李默总会提着一个保温桶出现在培训室门口。桶里装着温热的小米粥,有时会带一小碟酱菜,有时是两个茶叶蛋。“王哥,林溪,趁热喝。”他一边给两人盛粥,一边拉过椅子坐下。王建国捧着温热的粥碗,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,话也多了起来。他说起八年前第一次跑单,暴雨天给独居老人送降压药,老人非要塞给他一把伞;说起去年冬天帮客户送生日蛋糕,为了不迟到,在雪地里摔了一跤,蛋糕却完好无损。
李默和林溪听得认真,偶尔插一两句嘴,问起某个小区的门禁好不好进,哪家商铺的出餐快。这些细碎的往事,像一条条细线,将他们与王建国紧紧连在一起。有一次,王建国说起自己儿子在外地读大学,每次视频都劝他别跑单了,太辛苦。“现在要是能学会这机器人,儿子也能放心了。”他说着,低头喝了口粥,声音有些哽咽。
第七天晚上,培训室只剩下王建国、李默和林溪三人。王建国深吸一口气,点开了机器人操控界面。他的手指微微颤抖,按“启动键”时顿了一下,仿佛在按下电动车开关。屏幕上的虚拟机器人缓缓启动,顺着预设路线移动,遇到实训台的障碍物时,自动亮起警示灯并转向。当机器人稳稳停在“配送点”,弹出“任务完成”的提示时,王建国猛地抬起头,眼睛里闪着泪光。
“成了……成了!”他声音嘶哑,一把抓住李默和林溪的手。他的手掌粗糙而温暖,带着常年握车把留下的厚茧。“谢谢你们没放弃我。”这句话说得哽咽,眼泪顺着脸颊滑落,砸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,晕开一小片水渍。林溪也红了眼眶,连忙递过纸巾:“是王哥你自己肯坚持。”
离开培训基地时,夜色已经很深了。城市的灯火在远处铺展开来,晚风带着夏末的凉意。林溪坐在李默的电动车后座,轻轻靠在他背上,手臂紧紧环着他的腰:“还是你有办法,下午我都快急哭了,就怕王哥真的放弃。”
李默握住她环在腰上的手,指尖感受到她的温度,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:“你负责照亮前路,把复杂的技术拆成大家能懂的样子;我负责稳住人心,让大家知道咱们不是逼着他们改变,而是陪着他们一起变。”电动车驶过一盏路灯,灯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“你看,张师傅今天也主动来问手册的事了,李大叔还跟小马请教怎么连WiFi,这阵痛熬过去,就是坦途了。”
林溪把头埋得更深了,鼻尖蹭着他的后背,闻到淡淡的消毒水和阳光的味道。这时,李默口袋里的芯片轻轻震动了一下,弹出一行淡蓝色的提示:【检测到中老年骑手技能适配率提升至72%,解锁“经验转化”培训模块】。他没立刻看,只是收紧了握着林溪的手,电动车在夜色中稳稳前行,车灯照亮的前路,温暖而明亮。